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农业 >> 正文

北京山区山杏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2012-7-9 本站原创

我国山杏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被称为中国杏树带。北京地处华北北部,为燕山山脉和长白山山脉所环抱,62%为山区,涉及7 个郊区县,其中怀柔和延庆山杏分布较大,分别为2 万hm2 和8 000 hm2,其他5 个山区自然生长的山杏资源也十分丰富,预计整个山区面积可达6万hm2 以上。面对如此多的山杏资源,北京农业科研生产单位都进行了关注,20 世纪90 年代初就有专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北京林业系统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多方努力,90 年代末期全市山区开展了山杏的改良换优行动,这项以科研推广部门主导的山区资源合理利用行动,得到了基层领导及群众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山区群众获得了较大的实惠,仁用杏的发展带动了山区群众的致富,同时也改善了部分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又因山杏抗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易管理等特点,大部分山区的荒山、荒滩、产量低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地的适宜杏的种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利用北京山区的特点和自然杏资源,综合开发,既可实现投资小、效益高、见效快、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又可实现退耕还林、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绿化美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这对北京山区经济的发展及整体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一项富民、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1 北京山杏资源的利用现状
1.1 嫁接优良品种仁用杏
    在20 世纪90 年代北京山区的野生山杏主要嫁接仁用杏品种,通过十几年的改良,仁用杏品种增加了1 万hm2 以上,产值提高了数倍。延庆县和怀柔区开展这项工作较早,目前已形成规模效益,带动了周边加工企业的发展。
1.2 嫁接优良品种鲜食杏
    20 世纪80 年代末至90 年代初普崇连先生就在北京山区进行了山杏资源的调查,最后确定了延庆辛庄堡村山前连片的山杏作为改造对象,建立了以鲜食杏为主的面积逾130 hm2、华北地区最大的杏生产基地,涉及品种、类型近200个,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资源圃。该品种资源圃的建立,推动了北京山区杏产业的发展,为北京山区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指明了方向。延庆县目前还以该基地为样板,开展旅游、观光,形成延庆地区品牌效应。以野生山杏为砧木嫁接鲜食杏,既保护了山区资源,又提高了产品效益,是一举多得的利民项目。野生山杏根系庞大且深,是极抗旱、抗寒的植物,可分布于干旱的山区峭壁,海拔800 m 生长良好,2 000 m 仍有分布,其特性是很多果树或林木不具备的,是优良的经济生态树种;野生山杏与鲜食品种杏有较好的嫁接亲和性,嫁接粗度在3 cm 的砧木,经过3 年可全部愈合,不会出现大小脚现象,保证了嫁接树的健康生长结果及较长的经济寿命,结果后的鲜食杏产值一般是山杏核的几倍,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鲜食杏的发展还可带动山区旅游及加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初春时赏杏花、夏季采摘,随果品的增多,有的地方建立加工厂,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3 野生山杏的直接利用
    北京山区共有野生山杏资源近6 万hm2, 年产杏核3 000 t 左右,杏核平均产量为45 kg/hm2,年收入1 500 万元左右,直接利用山杏效益较低。在效益极低的状态下,山杏处于自然生长的状态,农户也只收获而不投入,连简单的抚育都没有,长期下去山杏资源不但不会增长,还会萎缩,进而影响北京市的生态,造成环境的恶化。
2 存在的问题
2.1 山杏资源较为丰富,实际利用较少
    北京7 个山区区县分布不同,利用也不同。在逾6 万hm2的山杏资源中,实际利用不到10%,逾1 万hm2 的仁用杏主要是定植的品种,很少是高接换头的山杏,发展潜力较大;7个山区区县只有怀柔、延庆发展较快,门头沟近几年利用退耕还林地定植了部分仁用杏品种,利用山杏较少,其他郊区也只零星应用。杏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加工产品单一,影响山杏种植与利用的积极性。山杏的主要产品是杏核或苦杏烂。包装运输,远运的苗木根系要进行蘸泥浆处理,每50 株1 捆。装入草袋,草袋下部填人少许锯末,洒水捆好,并用标签注明苗木品种、规格、产地、出圃日期、数量。运输途中严防风干和霉烂。将人畜粪尿施入,然后浇2 kg 清水,等水肥全部渗下后再盖上表土整平。栽植后第3 年,苗木基本成活长高,为了保证其药用品质,不必再进行施肥和浇水。但如果杂草生长超过杜茎山幼苗,就必须进行砍抚,以抑制杂草过快生长,保护杜茎山苗木正常旺盛生长。杜茎山幼苗移栽后生长5~8 年就可以采收,秋季以9 月中旬采收产量最高,采收时挖出全株,抖落泥土,每株捆成1 把,通风阴干。不能堆积、水洗和日晒,产干货3~5 kg/株,也可以切片通风阴干。仁,由于缺少相应的加工产品或加工产品的档次过低,使原材料价格偏低,人们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2.2 嫁接技术与管理技术差,成活率低
    嫁接技术是利用山杏资源嫁接优良品种的核心,它也是保证成活的第一步,人们较为重视,但有时却忽略了细节,如接穗的采剪时期、储存方法、蜡封温度、绑条质量、砧木质量、嫁接时期等环节,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嫁接的失败,因此要严格嫁接操作规程;接后管理也很重要,如新梢在最初20 d 生长极快,要及时绑缚,否则前功尽弃。应加强嫁接技术与管理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可大大提高嫁接成活率,以提高农户积极性。
2.3 品种杂乱,病虫害严重
    在嫁接的品种中,地方技术部门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接穗的品种混杂,良莠不一,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质量。未建立相应的品种圃,优良品种接穗短缺。由于管理不到位,产量低。自然生长的山杏不足150 株/hm2,产杏核仅45 kg/hm2,杏核总产量3 000 t。树下没有水保工程,水土流失严重,树下杂草丛生,荆棘丛生,影响光照。此外,病虫害直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及质量,进而影响收入。特别是蚜虫、杏仁蜂及食叶害虫危害严重。
3 建议
3.1 利用相关政策重点开发野生山杏资源,进行区划分级北京市政府在生态治理及富民政策方面,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如近几年的风沙治理、矿区修复、新农村建设及观光旅游诸多方面给予了多方支持,如结合这些项目发展山杏产业,将会给北京环境带来改观,发挥山杏资源的生态效益;同时增加山区农户的经济收入,使占北京面积62%的山区人民富裕起来,北京人民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将被缩短。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将山区资源进行区划,分出级别,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重点开发立地条件好、成片有一定规模的山杏资源,建立山杏资源的不同开发模式。
3.2 寻求适宜发展模式,实行农业有机管理在北京市沟域经济开发的大背景下,将山杏资源作为重点,寻找相应的发展模式。山杏资源为北京山区的优势资源,某些地区优势更大,如果开发利用得当,将成为当地经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连接与之相关的产业,会形成产业链,带动沟域经济的增长。由于山区地理条件恶劣,山杏资源处于自然生长,一般没有施肥喷药条件,将有机农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山杏资源的开发,将获得很好的收益。有机食品是人们公认最安全的,价格极高,生产过程依据认证系统的不同,采取的措施不同,但都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有的严禁施用任何农药与化肥,其产品价格最高。另外,有机生产对环境友好,最终建立和谐的生物循环系统,最终控制病虫害。同时,建立山杏资源开发利用推广机构。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实现换优品种的标准化;建立嫁接技术与管理培训制度,提高嫁接成活率。
3.3 加强研究,提升杏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山杏资源的初步利用,实际应用的是山杏砧木,随着砧木研究的深入,应用范围将扩大。山杏作为砧木,还可嫁接欧李、杏李、优系高钙果等杏之外的高档果树品种,嫁接后产生的效益将是杏树的几倍,该项技术的推广将为山杏资源的开发带来更好的收益。同时,不断提升杏产品加工技术。加工技术的提高,可为山杏资源开发获得的相应产品提供出口,使开发者获得利益。如承德露露集团每年约生产25万t 的杏仁露,需山杏核4 000 t 以上,比北京的总产量还多。产品缺口加大,原料价格会相应上涨,有利山杏的种植,因此加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山杏的种植。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8049.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