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种植 >> 正文

农学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2-4-9 种植人才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无疑给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如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农学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三农”工作的需要。

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搞好专业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目前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社会所需人才大多是有技术、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单纯需要农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按照农学专业原定的培养目标, 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而对经营管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则较少考虑。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掌握了农作物生产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则较差, 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1. 2 人才培养模式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基本上沿袭上个世纪80~90年代形成的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生产实习 →毕业论文 ”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培养人才,而目前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对本科生接纳极少,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到农业企业就业。在农业企业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经营管理能力。可见,传统培养模式与现代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

1.3学生专业思想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

  农业是艰苦行业,工作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许多学生原本不愿意投身于农业这一行,但由于高考成绩所限使得他们不得不报考农学院。这部分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往往专业思想不牢固,认为学农辛苦、没出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认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有些虽然在教室上课,但人在心不在。加上近几年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接收的毕业生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这无疑对在校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刚入学时,雄心勃勃,下决心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炼好本领,以便毕业后能够干出一番事业,但看到有些毕业生工作没着落,就心灰意冷。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大学生自主择业与人才供求市场化运作等问题,端正专业思想,牢固树立学农爱农的思想,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4生源问题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生源不足,生源质量较差,是长期以来困扰农学专业学科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有很大的滞后性,生产力水平低,农村经济落后,工作条件艰苦,农技人员待遇偏低等,这些都对考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不愿意投身农业行业,从而使农学成为冷门学科,生源数量不足。农学专业每年招生时依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到招生人数的一半,在重点分数线以上依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更少,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如何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是新时期农学专业建设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1.5课程体系不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农学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过于强调专业,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是围绕农作物生产技术,而涉及农业经营管理的课程很少开设,很难适应既有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6人才培养经费不足

  农学专业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即要有一支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学术造诣深、科研及生产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又要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种种原因,农学专业目前专业建设经费不足,特别是实习、科研基地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工具也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093.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