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果蔬 >> 正文

山西省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1-11-23 网络

    设施蔬菜生产是集工程设计、建筑、农艺、生物、环境、材料等现代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载体,是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1]。目前,山西省设施蔬菜已进入蓬勃而稳定的发展时期。全省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对保障反季节蔬菜供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针对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 发展现状

    山西省设施蔬菜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09年底,设施蔬菜面积已发展到8.64万hm2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3.0l万hm2 ,大中小棚面积5.63万hm2 ;设施蔬菜产量达580万t。

    2009年1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2009-2013)》明确提出:到20 .13 年,全省的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3.3万hm2 ,其中日光温室面积5.0万hm2 ,大中小棚面积8.3万hm2;设施蔬菜总产量达900万t,满足全省冬春蔬菜需求量的75%以上[2]。

    1.1自然条件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北纬34。34′ ~40。44′ ,国土面积为15.64万km2 ;山地和丘陵占80%t [3],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光热资源充沛,全省太阳辐射总量为4 900~6 000 MJ/m2 , 日照时数为2 088.0 -2 977.5 h [4-5],是最适合发展设施蔬菜的区域。太原以南地区的日光温室在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即可生产各类喜温蔬菜,配之大中小拱棚的发展,可建成山西省最大的冬春蔬菜生产和供应基地。随着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北部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探索不同区域适宜栽培的模式,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的块状结构,为进一步发展设施蔬菜奠定了基础。

    1.2技术装备

山西省设施蔬菜的配套技术装备发展起始于20世纪末,随着科研力量投入的不断加大,现已形成卷帘机、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超声波)灭病虫害仪、增温炉、保温被、微耕机、微灌设备等系列装备体系。随着生产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设施农业中的机械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1.3 经济效益

    目前, 日光温室蔬菜毛收人为22.5万~42.0万元/hm2 ,净收入为16.5万~36.0万元/hm2 ,产投比达到1:(4~7)[6]。大中棚蔬菜的纯收人平均为7.5万元/hm2 ,因此,设施蔬菜纯收入是露地蔬菜的5~7倍,是粮食作物的10~20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存在问题

    山西省设施农业蔬菜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同全国设施蔬菜发展先进省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2.1  发展规模较小

    截至2009年底,山西省设施蔬菜面积已达8.64万hm2 ,产量达580万t,仅能满足全省每年对冬春反季节蔬菜需求的44%左右,其余的56%需外调解决。要达到《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规划》中提到2013年设施蔬菜达133万hm2 、总产量达900万t的目标,还需加快发展速度。

    2.2  区域发展差异较大

    山西省设施蔬菜发展很不平衡,全古1 1个市中,运城市设施面积达4.1万hm2,占全省的53%;而发展较慢的市县仅有0.06万hm2 左右。还需因地制宜,统筹布局,平稳发展。

    2.3 技术装备水平低

    山西全省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技术设施和机械装备不足整个面积的5%,劳动力投人大,需鼓励农民加大设施蔬菜生产配套技术装备的投资力度和政府部门相应扶持政策的制定、落实。

 

[NextPage]

    2.4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

    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以及品牌蔬菜产品较少。农户在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在从生产到餐桌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在部分地区(如新绛县)已试用了可追溯农产品质量查询系统,但从全省来看,设施蔬菜全程可追溯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

    2.5 投入扶持力度小

    设施蔬菜属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建造1 hm2日光温室平均需投资60万~90万元,1 hm2 大棚平均需6万~9万元。用于发展设施蔬菜的补贴和技术推广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山西省设施蔬菜的发展。

    3 建议和对策

    3.1 加大设施农业组织和政策扶持力度

    当前,山西省农业产业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2010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2010-2015年),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省政府针对全省“十二五”期间的设施蔬菜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全省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区的各级人民政府要成立设施蔬菜发展领导组及办公室,因地制宜制定配套资金扶持政策,采取扶持奖励、资金倾斜、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设施蔬菜专项低息(贴息)贷款等具体措施。

    同时,鼓励省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设施蔬菜产业,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设施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改良、改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人才引进等工作,从政策层面上保障推动全省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3.2 依靠科技加快设施蔬菜增长方式转变

    遵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要求,继续加强设施蔬菜生产的相关科研投入,重点从设施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配套高产优质安全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以及设施农业关键生产环节——机具装备的研制3个方向进行攻关。除了基础性的理论研究项目,所有应用技术性的研究项目主要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效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加强技术推广应用证明真实性的监督,让科研工作紧紧围绕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需求展开。同时,完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充实推广队伍,加强技术培训,通过专家培训班、实地指导、远程视频、蔬菜110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的培训力度,从而实现农业科技直接推动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让科研成果真正起到“倍增器”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体系

    2011年,国内外食品安全的问题再次显露,作为必须消费的蔬菜,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健康质量。因此,建立健全设施蔬菜的质量标准体系十分必要。为此,结合山西省设施蔬菜质量控制的现状,其针对性地从2个方面进行。

    首先,宣传方面强调的是蔬菜种植户的主动性,通过对设施蔬菜生产者的食品安全再教育,让蔬菜种植户明确利害关系,从国家、人民、自身的角度都不应该有影响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的行为。其次,监督方面则是从被动的角度来保证,强调运用各种手段监督蔬菜质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有销售每批次抽检记录、条形码可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等方法。只有主动和被动同时抓,才能真正建立起设施蔬菜质量安全体系。

    3.4 加强经营模式和市场体系建设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主要经营模式有“现代蔬菜加工销售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科研单位”、“现代蔬菜加工销售企业+蔬菜种植大户+科研单位”。为解决蔬菜的销售,提倡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引导专业蔬菜经纪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和便捷物流的优势。

    同时,积极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终端用户与产地设施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促进设施蔬菜产区和终端用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设施蔬菜的销售,提高蔬菜种植户的积极性,从而保障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3.5 建立长效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设施蔬菜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倡导各级政府和保险公司建立设施蔬菜生产保险制度和开展保险业务。起始阶段,政府可安排专项奖励资金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蔬菜的保险业务,从而降低设施蔬菜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积极性。保险公司经过2~ 3 a 经验积累后,政府应从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角度,制度性地规定其必须开展农业风险业务,若遇到极端气候、造成重大灾害索赔的,政府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补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设施蔬菜生产的长效风险防范机制。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874.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