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果蔬 >> 正文

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1-11-23 网络

    蔬菜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食品,同时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黔南州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认真规划、狠抓落实、突出标准、提质增效.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实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加快全州经济发展的步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区位优势的进一步突显。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正方兴未艾。抓好蔬菜产业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本文分析了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黔南州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介绍

    黔南州位于长江、珠江的上游,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倾降的斜坡地带,南与广西接壤,是贵州省的南大门.为贵州省距珠江三角洲大中城市最近的内陆地区。是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市)通往“两广”的咽喉要道。州境内有黔桂、湘黔、株六3条铁路和贵新、夏容2条高速公路以及320、321等国道穿过。黔南州辖9个县、1个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和2个县级市,241个乡(镇),总人口约3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50万人,占黔南州总人口的89.7%。境内居住有布依族、苗族、水族、侗族、瑶族、毛南族、壮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36个少数民族,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

    黔南州地处苗岭山脉,海拔230~l 600m.年均温13~20℃ ,属立体气候,可周年生产各种蔬菜。低海拔高热量的片区适宜发展冬春蔬菜,高海拔冷凉的片区适宜发展夏秋反季节蔬菜。

    近年来,在中央、省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黔南州把蔬菜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政府重视、相关部门支持、农业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建成冬春蔬菜基地、夏秋冷凉蔬菜基地。产业化、区域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增收显著,蔬菜产业已成为黔南州助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2 黔南州蔬菜产业现状

    2.1 生产现状

    到2010年,全州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10万hm2.其中商品蔬菜面积7万hm2 ,产量234.2万t,产值43.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37%。居种植业的首位。覆盖全州12县市1区,有29.8万农户9O万农民,户均种菜纯收入8 973元,人均种菜纯收入2 553元,全州农民人均种植蔬菜增收751元。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形成了3个不同类型的种植区域。

    ① 低海拔高热区 以罗甸、荔波、三都等县为主和其他各县、市相类似的区域;低海拔高热区主要种植冬春早菜,种类为茄果类、瓜类、豆类、大蒜、甜糯玉米、马铃薯、白菜类、萝卜等,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② 中海拔温热区 以平塘、都匀、贵定、独山、惠水等县、市为主和其他各县、市类似区域。

    ③高海拔冷凉区 以瓮安、长顺、龙里、福泉等县、市为主以及其他各县、市类似区域。

    中海拔温热区和高海拔冷凉区主要种植夏秋反季节冷凉蔬菜,种类为番茄、辣椒、白菜、甘蓝、生姜、菜豆、荷兰小黄瓜、马铃薯、菜玉米等,主要销往广东、广西、四川、南京、湖南等地。

    2.2 保鲜贮藏及加工现状

    黔南州夏秋蔬菜面积占总蔬菜面积的52.72% 。且以外销为主,生产的叶菜类、瓜类、豆类等需要预冷后才能进行长途运输。为适宜生产发展需求,已在独山、瓮安、罗甸、长顺等建有10座中小型冷藏库。大部分蔬菜产品以鲜销为主,加工蔬菜较少.加工蔬菜面积为2.3万hm2 ,占总种植面积的42% 。其中红辣椒2万hm2 、生姜1 667 hm2 、其他333 hm2 。加工红辣椒的企业有山之韵绿色食品责任公司、福泉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瓮安冬秀娘公司、惠水永红食品厂、好媳妇食品有限公司、重庆胖子天椒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品近销省内外。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加工生姜的企业为贵州南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销往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国家。

    2.3 产地市场和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黔南州蔬菜市场流通体系有了较快发展.现全州有8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以及120多个蔬菜零售市场,还有乡村季节性蔬菜收购点258个.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乡村季节性蔬菜收购点为网点、大客商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销往省外市场的商品蔬菜占全州商品蔬菜总量的40% ,辣椒制品销往东盟。长期从事蔬菜营销的队伍已达2 500多人。形成了菜农直销、个体贩运、大客商订单营销等多种流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蔬菜“旺季外销难、淡季调入少”的矛盾,带动了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

 

[NextPage]

    3 发展优势及机遇

    3.1 气候、区位优势明显

    就当前全国蔬菜生产形势来看,大宗蔬菜产品基本饱和,但区域性、季节性生产供求不平衡,夏秋蔬菜市场缺口大,蔬菜的淡季供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国内蔬菜淡季的区域和时空分布为: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中上游在7~9月.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在5-11月,北方地区在7~8月。这段期间,主要供应本地生产的正季耐热蔬菜品种少、产量低、价格高。国内南方高温和台风区夏秋气温高。蔬菜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量少,特别是无公害蔬菜上市量更少。难以满足上述地区在夏秋季的蔬菜需求。属于立体气候的黔南州,可周年生产各种蔬菜。特别是州内多数耕地海拔650~1  300 m ,年均温13.6 ~19.6~C,夏秋气候相对温和凉爽,适宜各种喜温果菜和冷凉叶菜生长。而珠江三角洲夏秋季相对较热,不能生产喜温果菜和冷凉蔬菜,每年的夏季都要从外地调运大量的蔬菜。因此该地区为黔南夏秋蔬菜销售提供了市场空间。

    从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市场对蔬菜产品的需求来看,黔南蔬菜产业也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东盟诸国对黔南州的皱皮椒和马铃薯等蔬菜品种十分青睐。仅印尼每年从我国广州就进口马铃薯7万多t、辣椒5万多t。黔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贵州省的南大门,也是贵州、重庆、四川等省(市)通往“两广”的咽喉要道,如果“两高”开通,从黔南到达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集区就只要4~5 h的车程,运距将会大大缩短,黔南的蔬菜在该群集区市场具有运距短、时令新鲜、运输成本低、竞争力强等优点,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3.2 效益显著

    蔬菜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纯收入可达5 000-6 000元/ 667 m2 ,2010年.全州农民人均种植蔬菜增收751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37% 。因此农民种菜积极性高。加上广大农民有种植蔬菜的经验,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3 政策优惠

    201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通知,其中黔南州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蔬菜优势产区,因此其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支持。蔬菜产业发展符合国家特别是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和国家对“菜篮子工程”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城郊农业、都市农业的机遇,对发展蔬菜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因此。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全州蔬菜产业进行详实的规划,出台一系列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4 无污染的环境

    黔南州是一个农业山区,工业厂矿较少,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生态环境好,农田土地灌溉水源极少受到污染。加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坡地、坝子田交错分布,具备了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基本条件。

    4 面临的挑战

    4.1 认识滞后、发展不快

    一是少数地方和相关蔬菜加工企业对产业发展仍缺乏足够的机遇意识。多年来部分县市种植的蔬菜都是以鲜销为主,农民认为自己只要种出来能卖得出去就行;而企业认为到处都种有蔬菜,到哪里都能收到想收的蔬菜产品。因此蔬菜生产种类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没有有效地对接。二是农、科、贸各部门相互之问缺乏协调意识。目前,科研上,科研部门研究出来的成果,大部分都是一验收后就被锁进成果库里,缺乏有效的转化;科技推广上,农业推广部门在推广品种、技术等过程中,一般都是每年要引进很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试验、示范后才能进行推广,这期间需要2~ 3 a 时间;在销售上,更是百花齐放,蔬菜品种多,什么都有,可是什么量都不大。:乏是广大菜农还缺乏标准化意识农民们在销售产品候,保持好坏一车、好坏一垛、好坏一挑的局面,对产品的分级包装上市认识不足.导致蔬菜价格偏低。收入不高。而在种植方面,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粗放,农药、化学肥料、激素的普遍使用,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让菜商和企业望而生畏,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发展的进程。

    4.2 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蔬菜产业能否顺利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但黔南州蔬菜产业的龙头企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以致其在产业中的带动能力不强。这是因为蔬菜加工企业虽然较多,但整体水平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规模不大,加工产品较为单一;二是加工技术、工艺水平较低;三是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较差,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四是科研技术人才、现代化新型管理人才、产品市场开发人才奇缺。此外,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只注重省内市场,而忽略了省外市场的拓展,一旦全国蔬菜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的蔬菜产业就会不感冒也要咳嗽.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滞后,无疑是蔬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3 发展蔬菜产业的科技力量后劲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蔬菜产业的发展将会缺乏最有效的动力。蔬菜产业科技力量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少、经费不足、科技人才流失等方面,这些将直接导致蔬菜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低、科技普及面窄,最终使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没有过硬的科技做后盾,将最终导致蔬菜产业发展的停滞不前。

 

[NextPage]

    5 发展对策

    5.1 加大招商引资和培育龙头企业

    蔬菜市场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市场,菜价陡降、陡升,农户无法应对和把握市场带来的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龙头企业和市场的带动;要着重培育和扶持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政府和部门主要搞好协调服务。还可以考虑把在外地打工(专门从事蔬菜产、供、销、加工等)的人员招回来到本地区自己的土地上。支持他们创业,吸引和鼓励他们回家乡带动蔬莱产业发展。

    5.2 抓好规模化的种植

    按照省农委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要求。从201 1年起,省级财政蔬菜专项资金向“ 1531” 工程集中,重点建设667,333,200,67 hm2 连片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基地,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能力

    5.3 加大品牌创建及标准化建设力度

    ①加强生产资料监管力度 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禁止投入品目录。搞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投人品管理.禁止不合格农药、肥料等投人品的销售。建立一定数量的无公害蔬菜投人品专卖店,完善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有害和残留超标的源头控制。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基地“三项管理制”,确保投入品的使用安全:一是基地登记管理制度,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逐一登记备案;二是农户联保制度;三是生产资料使用备案制度,对农户购买和使用农药的情况登记备案.杜绝超标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

    ②加强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快品牌创建进程 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对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条件的基地。积极组织申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符合绿色、无公害条件的基地申报国家、省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5.4 抓调整。增强市场竞争力

    ①在品种调整上,充分利用县育苗中心抓好新品种试种。筛选既符合市场需要,又适应生产需要的品种,以提高品种对种植区域的适应性和产品对市场、消费的适应性.同时加强同全国科研院所及销售市场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获取具有消费倾向的新品种信息。以指导广大菜农抓好品种结构调整。

    ② 在区域布局上,按照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和北部秋菜,南部春早菜、冬果菜的指导思想抓好落实,形成自己的种植优势和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菜的目标,不断季节。扩大规模。

    ③在种植规划上,既要考虑群众的种植习惯、种植水平.又要考虑品种与运输的关系,公路沿线 5 km  内的区域可以考虑附加值高的精细品种.如番茄、优质苦爪等; 5 km  以外的区域对应市场发展着重考虑耐贮运的品种。如辣椒、豆类。

    ④在生产模式上,继续探索订单蔬菜的生产模式,拓宽现有市场,并依托各大中小型批发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

    ⑤ 在生产技术上,大力推广深窝栽培和双膜覆盖技术.重点攻克茬口对接和边远生产区域种植水平的提高,全面提升单位面积产出率。

    5.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产业发展

    我州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低。应继续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保持水土;整治好病险水库、池塘,真正发挥水库(塘)在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抓好城乡道路建设,疏通运输渠道,打通并扩展与外界联系的渠道;加快建设蔬菜标准示范园,实施菜园道路与灌溉工程;修建冷藏库和批发市场。元公害控制性生产的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蔬菜产品产地的检测体系。切实改善蔬菜生产、加工和销售条件,确保蔬菜产业的发展。

    5.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支撑能力

    各县市要明确蔬菜产业专抓的工作部门和职责,面向社会选拔德才兼备、吃苦耐劳、懂生产会经营的人才充实到队伍中来,确保县科技人员的到位。建立科技人员培训、轮训制度:建立能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人农村第一线开展示范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人才兴菜能力。与省内、外科研单位联姻,指导蔬菜产业发展及攻克产业发展的难题,为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实现全州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872.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