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农业人才网-行业资讯

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大全

2014-9-12 本站原创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饲料抗营养因子(Anti nutritional factors,AFN)是指饲料中所含的一些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的统称。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了解常见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通过科学的技术去除抗营养因子,可达到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

1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1.1按抗营养作用分类
    根据不同的抗营养作用可以把抗营养因子分为6大类:(1)抗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酚类化合物、皂化物等。(2)抗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因子,如淀粉酶抑制剂、酚类化合物、胃胀气因子等。(3)抗矿物元素利用的营养因子,如植酸、草酸、棉酚、硫葡萄糖苷等。(4)维生素拮抗物或引起动物维生素需要量增加的抗营养因子,

 如双香豆素、硫胺素酶等。(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如抗原蛋白质等。(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对多种营养成分利用产生影响,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单宁等。
2按来源分类
1.2.1植物性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1)豆科及油料籽实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硫葡萄糖苷、芥子碱、棉酚、脲酶、脂肪氧化酶、抗维生素因子等。(2)禾本科籽实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水溶性非淀粉多糖、植酸、单宁等。
(3)甘蓝类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硫葡萄糖苷。(4)块根和块茎类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生氰葡萄糖苷、生物碱、蛋白酶抑制因子等。
1.2.2动物性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动物副产品是畜禽很好的蛋白质饲料,但处理不当易被细菌降解产生生物胺,其中部分是神经递质(神经活性胺、血管活性胺等),进入畜禽体内后,会扰乱畜禽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淡水鱼类及软体动物含硫胺素酶,家禽蛋中含有破坏生物素的抗生朊及影响B族维生素的卵白素等。
2抗营养因子的钝化及消除方法
    为了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消除抗营养因子对动物机体产生的不良生理生化作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必须对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活性进行钝化或消除。主要有物理方法(水浸泡、机械加工、热失活法、超声波失活法、微粒化处理)、化学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法、氨处理法)、生物技术法、作物育种法、控制用量等方法。
2.1蛋白酶抑制剂因子
    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存在于大豆、花生及其饼粕内,也存在于某些谷实类块根、块茎类饲料中。这些抑制因子本身也是蛋白质,能被其抑制的蛋白酶有: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凝血酶等。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消除方法通常有热失活法、烘烤法、超声波失活法、微粒化处理、生物发酵法、作物育种、添加复合酶制剂、发芽处理。(1)热失活法、超声波失活法和微粒化处理虽然能够消除蛋白酶抑制因子,但是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不足则不能完全消除抗营养因子,而加热过度则会破坏其中的Lys、Arg和某些含硫氨基酸,在生产中不可取。(2)化学处理法的原理为化学物质与抗营养因子分子中的二硫键结合,使其分子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使用的化学物质包括硫酸钠、硫酸铜、硫酸亚铁和其它一些硫酸盐。张建云等(1999)研究表明,用5%尿素加20%水处理生大豆30天的效果最好,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78.55%。国外也有这方面的报道,如维生素C能使KTI中的二硫键断裂生成2个琉基,后者很容易受空气或其他氧化物氧化。在生豆粕中加入10mmol/L维生素C和0.5mmol/LCuSO4,27℃处理1h可使40%以上的KTI失活,65℃处理1h,可使90%以上的KTI和BBI失活。化学处理法虽然能节省设备与能源,但缺点是化学物质的残留导致饲料营养价值下降,也不可取。(3)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消除蛋白酶抑制因子最可行的方法。微生物发酵豆粕中黑曲霉菌株单独发酵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0.5%,料水比1∶1,发酵时间3天,温度35℃,装料量20g(直径7cm×高8cm罐头瓶中)。发酵后豆粕的营养价值得到很大提高,粗蛋白含量增加了38.03%,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35.76%,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1820TIU/mg下降到480TIU/mg。
2.2植物凝集素(PHA)
    植物凝集素易溶于水,通过水浸泡就可以将其消除。同时因为其耐热性,也可以通过加热处理消除其抗营养作用。24MPa≥20min加压蒸汽处理可以使小麦胚活性完全丧失,而且基本上保持小麦胚的功能特性不被破坏,同时也改善了小麦胚的贮藏特性。
2.3皂苷
    皂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饲用植物中的皂苷主要有首稽皂苷、大豆皂苷、甜菜皂苷、油茶皂苷、羽扇豆中的皂苷,其他豆科植物(如三叶草、豌豆、菜豆、鹰嘴豆等)均含有皂苷。皂苷易溶于水,通常是用水浸泡的方法消除其抗营养作用。
2.4胀气因子
    胀气因子主要是棉籽糖、水苏糖和毛蕊花糖。棉籽三糖和水苏四糖不能被胃和肠上段的消化酶消化,被结肠中的细菌发酵产气,引起胃肠胀气。胃肠胀气因子可采取微粒化处理方法消除,还可以用蒸煮、酶处理和微生物发酵及80%乙醇浸提。
2.5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是单宁和酚酸)
    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单宁、酚酸、棉酚和芥子碱等,主要存在于谷实类、豆类籽粒、棉菜籽及饼粕和某些块根饲料中。单宁主要存在于作物外壳中,所以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经过去壳处理即可消除。饲料中加入适量蛋氨酸或胆碱作为甲基供体,可使单宁甲基化,促使其排出体外。还可通过培育无腺体品种、硫酸亚铁法、微生物法、吸附法等。崔顺安(1994)用1%硫酸亚铁溶液浸泡饼粕饲料,24h后脱毒95%。利用棉酚易溶于极性溶剂的特点,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可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热喷技术(膨化)可以将饲料中的棉酚降低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规定以下FG≤0.0125%(标准FG≤0.04%)。而热喷后棉籽饼粕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等有效营养成分可以保留98%以上。张嗣炯(1995)用尿素对含游离棉酚0.165%的棉籽饼粕进行处理,添加尿素的量相当于游离棉酚质量的18~20倍,于100℃下反应15min,再于50℃下烘干,可使游离棉酚的含量降到0.031%,达到饲用标准。双氧水处理棉籽饼粕时,反应时间过长,蛋白质变性剧烈,影响饼粕的营养价值。微生物固态菌种发酵脱毒法,具有脱毒率高,发酵时间短,投资小,成本低,工艺简单,发酵过程能增加生物活性物质,改善营养及适口性等特点。
    顾赛红等(2003)利用黑曲霉PES对棉籽粕进行固体发酵,游离棉酚由498mg/kg降为67mg/kg,脱毒率达86.5%。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浸出液中棉酚,减少棉籽粕上吸附的游离棉酚。该方法可以作为其它脱毒方法的附加工艺,进一步降低棉酚残留量,但同时增加了工艺流程。
2.6植酸
    植酸是环己六醇酸酯,广泛存在于成熟谷物、豆类和油籽粒中。植酸是植物性饲料中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一般以单盐或复盐形式存在,称为植酸盐,在多数植物中主要以植酸钙、镁复盐的形式存在。植酸可以通过水浸泡消除,但是在实践中浸泡时间的长短掌握得并不好,消除就不彻底。
    植酸也主要存在于外壳中,机械加工可消除。同时添加植酸酶也可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植酸酶酶解菜子饼的优化条件为:温度45℃,pH4.7,反应时间90min,酶浓度2.4%,植酸酶解率可达60%。微生物发酵菜籽饼,采用9%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料水比1∶1,发酵48h,植酸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69.8%。添加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可以缓解植酸的络合作用。
2.7抗维生素因子
    抗维生素因子用加热方法处理就能消除其抗营养作用。
2.8非淀粉多糖
    非淀粉多糖(NSP)是指除淀粉以外的多糖类物质,主要有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果胶等,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会增加肠内容物粘稠性,从而干扰消化酶与养分的充分混合及食糜微粒在肠腔中的流动,减慢食糜通过消化道的速度,从而影响矿物质、氨基酸、脂肪的吸收。目前的研究中NSP的处理方法很多,比如热处理、碱液处理、氨化法、微生物处理、添加复合酶制剂、水浸泡等方法。当在谷物饲料中添加β-葡萄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时,能量利用率可提高10%~20%。Li等(1990)报道,添加β-葡聚糖酶能提高大麦+豆粕日粮的粗蛋白、能量和大部分氨基酸的消化率,也能提高小麦+豆粕日粮的能量消化率,但对其它物质的消化率无明显改进。
2.9糖苷
    糖苷(Glucosides)主要以硫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为主,硫葡萄糖苷通常以钾盐形式存在,本身无毒,热分解的主要产物是腈类物质,如恶唑烷硫酮、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等有毒。糖苷的去毒方法主要有:(1)微波、微粉碎和挤压:在195℃时对菜籽粕进行90s的微粉碎是一种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表明,对硫代葡萄糖苷含量高的菜籽饼粕进行湿法挤压处理(150℃,220r/min,2%氨气)能够使总硫代葡萄糖苷大量减少(670μmol/nmol)。(2)金属盐(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溶液)溶剂处理:其中硫酸铜溶液处理法较为有效,硫酸铜溶液处理菜籽饼粕(每千克菜籽饼粕浸泡于2L硫酸铜溶液)能够有效降低900μmol/nmol总硫代葡萄糖苷。(3)固态发酵法:试验证明在30℃条件下,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60~90h,使硫代葡萄糖苷全部降解。发酵时间越长,其含量越低,主要是由于微生物酶的作用。(4)热处理:热处理能够降低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且湿热法比干法热处理效果好。(5)水处理: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均易溶于水,有研究表明,水煮10min,甘蓝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可以降低30%~53%。(6)补充给药法:在低硫代葡萄糖苷日粮中补充碘和铜,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7)坑埋法:坑埋法也可消除一部分糖苷,但耗时长。在上述方法中,水浸提法、加热法、硫酸铜溶液处理效果较好。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14726.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