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农机 >> 正文

农业机械化推广现状、发展趋势及若干建议

2011-11-24 网络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 。其次,农业机械化是保持生态持续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机械化可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推进科学种植,实现精确耕作、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此替代了传统农业和落后的农业生产力对资源的残酷掠夺,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再次,农业机械化又是实现经济持续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要求按处方耕作,同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改变传统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这将大大提高农业单产和总产,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只有依靠农业机械化这一载体,才能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提高农业再造能力,使农业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2]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农业机械化事业也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农机工业不断培育出相应的热点农机产品,有效地拉动了我国农机工业的经济增长,成为农机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相关数据显示, 1977年,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54. 2亿元,到2005 年突破1 000 亿元大关(达1 087. 3亿元) ,2007年又增长到1 517. 5 亿元, 30年增长了27倍,据悉,由于补贴资金的有效带动, 2009 年农机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2 200~2 300亿元,增幅将达15% ~20% ,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农机工业正在实现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虽然如此,我国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较低的初级阶段,正在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过渡[ 3] 。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耕地递减、农业劳动成本逐渐升高、农业资金外流加速等,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较大的冲击。农业要走出困境,必须依托科技的进步,利用现代农业机械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和效益,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1  农业机械推广现状

    农业机械推广是农业推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与农业机械推广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法》,虽有法可依,但目前的农机推广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机械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再则,农机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倾向,缺乏凝聚力,既不利于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形成农机推广的合力,技术从产生到采用各环节主体的目标不一致导致农机技术的供给与需求脱节。另外,信息不畅也导致科研单位不能随时获得农民的技术需求信息,从而影响到农机科研成果的有效性[4 ] 。

    2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2. 1 农业机械跨区作业从宏观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劳务市场化、商品化,使农机服务具备了按照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从微观上讲,它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农业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农机营业者的经济效益。例如,联合收割机每年使用期由10 d左右延长到60~90 d,投资回收期由12~ 15 a 缩短到1~ 3 a ,年投资收益率由不足10%提高到30% ~50%。从技术经济学角度看,由于经济发展,农业劳务的人工日值已经提高了20~40倍,使机械替代人工的需求成为现实,有利于农机作业的发展。

    正是这种高效益的拉动,使农机跨区作业由单项向多项发展,在时间差和地域差上大做文章,使之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具备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发达地区农业装备的先进性与落后地区农业装备的短缺性与不平衡性、以及不同区域农业种植的同一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平台上,把农机存量这种特殊的经济资源,通过有效组织、管理、协调等一系列复杂手段,孕育和催生出跨区作业这一特色作品。

 

[NextPage]

    2. 2 大型农机发展的必然性和战略规划

    进入21 世纪,中共中央实施了一系列“三农”政策,农业获得了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加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孕育了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的发展,农机工业进行了一次产品结构调整,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性能强的大型农机产品增长幅度加快,成为新一轮带动我国农机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另外,一些国际农机巨头对中国农机市场的渗透,加速了我国大型农机的国际化进程,对我国大型农机的技术变革带来有利影响。

    我国大型农机具的研发、推广必须按次序分步骤完成。首先要吸收国外适应性技术,自主开发,制造、生产出符合我国现有工艺条件的大型农机产品。其次是寻求与国外合作,实现产品升级,逐步完成大型农机产品由低端向高端的过渡。第3阶段进入国产化阶段(创品牌阶段) ,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从而推进国产化进程,逐步走向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高技术产品。

    除此之外,还应采取“小步快跑”的方略,即保证设计制造的先进性,质量稳定,价位合理,实行稳扎稳打,加快发展步伐。在市场推广过程中,更要建立与中小型农机相区别的销售渠道,即推行区域代理制。在战略区域,选择有实力的代理商,建立大型农机营销“专营店”负责大型农机的销售、配件供应、维修、信息反馈等专项营销,在示范、推广上与当地农机管理及推广部门联合,合法建立示范场。最后,因研发、生产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较多,所以应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公司以确保生产资金链的畅通无阻。

    3建议

    ( 1)农业机械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发展新机具、新技术单靠农民购买是行不通的,建议政府在稳定粮食购机补贴的同时,扩大购机补贴范围,增加财政补助力度,逐步形成包括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内容的扶持农业机械的政策体系[ 5] 。同时,应出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政策,促使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建立节约型农机的激励机制。

    ( 2)鉴于我国农村家庭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的主要形势,家家户户拥有农机具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提高农机利用率,必须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来实现。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农机社会化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农户自发式的组织,还有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农机服务组织,因此现阶段政府应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力度,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协会、农机服务队等农机服务组织,以使得目前的农机跨区作业进一步拓展空间。

    ( 3)积极引进、推广高效适用的新机具来装备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示范企业逐步实现全程机械化。通过示范基地、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引导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4)基层农业机械推广体系是农机部门的前沿阵地,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力量。没有基层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许多工作就难以开展,无法落到实处。基层农业机械推广队伍深入农村基层和农业第一线,熟悉农业,了解农村,掌握政策,如果组织的好,能及时将农业机械技术、市场信息和农村政策传播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并及时了解和反馈农情民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搞好和稳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4 ] 。

    (5)农机需求上涨使农机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大的问题是产品生产时间过于集中,即年初5个月要生产全年产量的70% ,这对企业的资金链是一个考验。另外,企业还有出口下降、未来市场可能发生变化的不定因素等问题。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其作为高技术含量产品,其高额的研发费用是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并且研发周期较长,回收慢,单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这便需要国内企业必须有更多的合作方式,以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如通过联盟的建立,可以共同做一些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以提高国内农机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5017.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