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化肥 >> 正文

浅析农民思维方式的现状及其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

2011-11-24 网络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依靠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采用以“大包干”责任制为代表的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已有的事实。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推进,发展中显现出了隐患,改革中凸显出了失衡,这也是目前无法回避的事实。“三农问题”的暴露,恰是反映了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时问的推移,改革的成果逐渐不适用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产,改革中所产生的新的矛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产生着制约和阻碍作用。

    一、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1.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已日渐成为滞缓农业现代化的阻力。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当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经济的劳动效率,促进了农村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种体制很快遇到了一系列单家独户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结构单调,品种过于单一,分散的生产和经营根本无法形成产品和产量的优势,农业面对市场化的冲击已变得难以招架;农民开放意识缺乏,只管“闷着头干”,对市场信息的了解过于闭塞,造成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在实际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农村缺乏真正能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民大都“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分散弱小,不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而且制约了农产品的规模化效益。同时,农民以零散自由的方式进入市场,势必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保能力,面对社会上各种利益集团的权益侵蚀和不正当竞争,很难招架,即便有一些零星的民间农产品交易服务或中介组织,村民的反映也不容乐观,由于规模小且形式分散,缺乏管理和指导,这些组织极不规范,在农产品紧俏时,为牟利而哄抬物价:而当农产品滞销时,却为规避风险一哄而散,根本无法切实保障农民的自身利益。

    2.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体制客观上减少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使农村劳动力过于分散,加之近年来青壮年进城务工人流的庞大,农村发展所需的劳力、资金难以集中组织,留守村中的老、弱、妇女、儿童由于自身素质过低,而只能现实地仅仅考虑眼前利益,不能也不愿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客观上损害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一方面,农民由于素质不高,对教育、医疗、农业机械方面合理的筹资,议而不出;另一方面,少数村干部为小团体或自身利益,滥用政策,有事不议,无事乱议,劳民伤财,致使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对村干部的乱摊派乱收费头疼不已深为不满,农民法律意识薄弱,简单地以为筹资骗财,反过来更加抵触合理筹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针对上述这些现实情况, 2l 世纪以来,从理论界到新闻界、到农民自身、到现在的中央决策层,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审视、思考和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这一些现象可以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胜利完成历史交代的使命,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要告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进入农业产业化时代了。

    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一体化经营、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1]

    综观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农业走产业化道路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那么,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当前农业发展趋势首先要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潮流,调整农业组织方式和生产经营模式以适应和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发趋势就是农业发展道路和其具体的组织经营模式,具体到中国,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以制度创新寻求一种形式多样化的能够大力推动和帮助农业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进而有效推进中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崭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有三:其一是对本国农业经济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对比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确定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其二是针对性地对农业经济组织制度进行改革,在生产实践中落实先进的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大幅度、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其三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开放观念和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这是落实以上两点的基础和关键。

 

[NextPage]

    二、农民思维方式的现状(以河南省为例)

    确定整个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也好,发扬制度创新引进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也好,都需要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贯彻和落实这种产业化发展趋势,进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发展。我们认为,最终将农业产业化落实到实践中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人、依靠农民、依靠广大农村人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现代化农业也只能由千千万万的农民创造,这就需要现代化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农民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根据英国的英格尔斯等人对人的现代素质的社会学研究,一个人的素质是一组相互联系的个人思维品质的综合,这些以思维方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素质可以概括为四个重要的方面:(1)他是一个消息灵通的、具有民主意识的、积极参与的公民。(2)他具有明显的冒险意识和创新意识。(3)他不受种种传统习惯的影响,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它容易接受新经济和新思想,即他是心怀开放的,具有再认识的弹性。由此可以看出,人的现代化不仅涉及到知识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它涵盖了人的以观念、意识为主要面目出现的思维方式的各个方面。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民必须从旧的传统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逐步提高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冒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2】

    为此,“农民思维方式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课题组做了一个初期调查,本次调研以平顶山市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为卫东区和平顶山市陕县李口乡,具体走访的有李口乡张店东村、张店南村、郭楼村、老咎庄村和平顶山市卫东区下辖的东高皇乡的观上村、小店村、上徐村、东环路街道的吴寨村,东工人街道的吕庄村、赵庄村。

    据调查: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口占了全部人口总数的56%,接近六成,而高中、中专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层次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l9%,不到两成,大专层次的占16%,本科层次占9%,研究生层次的没有。这说明,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虽然已经基本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但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依然不高,农村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不容乐观。

    另外,农民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冒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教育意识、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等还处于比较令人担忧的传统的惯常思维方式阶段。大部分农民的思维方式带有局限性。在对开放意识的调查中发现农民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在“是否愿意加入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选项中,选择“不了解不愿意加入”一项的超过70%,这表现了农民对信息不了解,合作意识不强,倾向单打独斗,开放意识较弱,一家一户的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在对冒险意识的调查中,90%以上的农民选择不会使用政府对农民提供的优惠贷款,反映了农民的冒险意识较差,遵循传统的“乐天知命”思想,循规蹈矩,缺乏拼搏精神。在对“面对教育时的思维方式”的调查中,有一半的人以为“读书没啥用,不愿意多读书”,反映出虽然科教兴国的战略喊得响,可是农民思维中没有形成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认识,农民几乎没有在现实生产实践中看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传统的“读书不读书,锄把一般粗”思想仍普遍存在。在“面对科技时的思维方式”的调查中显示,农民对科技下乡活动的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只有大约12%左右的人选择积极参与学习先进科技,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不太重视,也不积极接受新技术,宁愿选择旧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方式较强。总的来说,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内陆,以河南省为例,农民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和以这种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综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对比前文粗浅的提到的一些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令人忧虑。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民思维方式的要求及对策

    首先,农民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只有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政治意识,才能进一步促使农村人口摆脱旧的传统陈腐思想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开拓市场,自发继而自觉地推动中国农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民应当具有一定的能促使其面临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文化教育思维。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思维层次是打破农民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和前提,缺乏这一条,“木桶原理”就会发生作用,想改变农民其他方面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再次,农民应当具有一定的以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科技思维方式。这是改变农民思维方式的重点。科技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科技推动生产的重要性的高度认同,一方面是对农业实用科技的学习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农业产业化所倡导的专业化生产、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等目标就会在农民科技思想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得以快步实现。

    最后,农村人口应当对“农业产业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思维。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的调查中,选择“不知道,根本没听说过”一项的接近六成,这说明在农民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还有接近四成的农村人口仅仅是“听说过,具体不是很了解”,如果是这样,我们依靠谁去建设农业产业化昵?所以,大力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认同思想和坚持产业化发展的思维方式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几点即是农业经济发展趋势亦即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对农民思维方式提出的要求,针对农民思维方式需要大力更新的这些方面,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反方面着手。

    第一,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枢纽,也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道路。我国农民素质偏低,发展科技型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优先发展一批节水灌溉、生物工程等辐射和渗透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对农业信息的支持力度,强化国家农机推广体系,落实科技咨询机构在农户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开阔农民视野,重点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在农民中树立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思维方式。

    第二,以村为主,狠抓思想观念更新和实用科技培训,强化并硬化村级政权在改变农民思维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力争新生代农民彻底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现代农民的顺利转化。

    第三,利用现有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和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乡村文化室、广场、或者田问地头举办各种培训、宣讲、科技课堂或农民夜大等文化科技活动,以改变农民思维方式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思想为主体,以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化”的认知思维为抓手,大力推动农民思维方式快速整体推进。

    总的来看,农民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如果解决不好,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一定会受到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的最终落实、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落实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都将会变得缓慢而艰难;而解决好了的话,不仅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步伐的进程,而且会造就一大批现代化的农民,从而加速推动整个中国朝向现代农业的大转型。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998.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