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种子 >> 正文

论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

2011-11-22 网络

    我国人多地少,如何利用好有限的地质资源养活l3亿人口,是一个长期而有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力度,做好粮食的生产工作,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种子是农业成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质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是掌握了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2002年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这既给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使我国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着具备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就现有形势下,如何使我国种子产业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将我国种子产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 我国种子产业概况

    目前,我国种子贸易近12~13亿kg。长期以来,在政府主导下我国的种子产业体制形成了大田作物品种选育以科研机构为主,种子生产经营以国有种子公司为渠道,各级乡镇推广机构为分销网络,《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宣布了种子行业计划供给、垄断经营时代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以科研机构、种子公司、私人种子公司和外国种子公司等多种资本的介入。种子产业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竞争局面。全国有持证经营企业9000多个,注册资本500万的企业3000多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企业80多家,上市公司6个,经销商l2万多个。

    2 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有关种子管理工作的法律条文不健全。有关种子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规范较多,同样的内容在法律规范中多次出现,创新的内容不多,可操作性的推进措施较少,在具体做法上缺少明确细致的规定。《种子法》的内容比较全面,但原则性的规定较多,具体的规范需要相应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进行补充,就使得相应的法律规定过于分散。

    我国种子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种子管理工作薄弱。《种子法》中明确规定:种子的行政主管部门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分开。当前有的地方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职责不明,种子管理机构长期以来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不利于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 种子市场混乱,种子质量不高

    种子公司的双重职能致使种子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混乱,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经营相当普遍,种子质量不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现象屡有发生。种子质量不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一些私营种子经营单位谋取私利,引进假冒伪劣种子。而国营种子公司难以避免国有企业的决策风险:决策正确,带来的收益是大家的;相反决策失误,决策人要承担责任,待遇和惩罚严重不对等。私营种子公司只要有利可图,风险不算太大,就甘愿经营假种,价格低廉,有一定的竞争力。农民在购种时最关心的是价格,其次是质量,这也为假种提供了生存空间,同时也暴露出种子市场监管不力的问题。(2)制种过程不够规范、标准。种子是不同与工业品的特殊商品,其生产过程是完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对技术要求高。目前,种子生产较为粗放,90%的制种要依靠农民来完成,绝大部分农户经营规模达不到要求,这必然要求以分散生产繁殖为普遍模式,增加了制种管理的难度。而且分散制种、统一收购、检测、加工、包装、销售的一些非协调因素必然会影响种子的质量。(3)市场化程度低。当前,我国的种子市场已渐趋成熟,进入买方市场阶段。一些小种子公司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以县境为界限,封锁市场,不准其它任何单位在本地销售种子,从而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独家经营,抬高价格,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我国种子市场处于条块分割、行政垄断状态。既影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又消弱了这些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3 投入不够,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国内种子企业很少搞科研,科研育种绝大多数是国有科研院所和农业大专院校进行。2002年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一些国内知名的种子公司的研发经费达不到销售额的5%。由于科技投入不足,造成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大都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其农业科研条件、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它产业,这使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严重滞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NextPage]

   2.4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意识

    长期以来,不论是育种者、生产者还是种子经营者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充分的了解,没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给种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但是由于起步晚、观念意识欠缺、宣传力度不够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力度依然不够,育种成果本身还没有成为一种商品。

    3 我国种业发展的策略和应对措施

    随着加入WTO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种子行业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是大势所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实力雄厚的跨国种业集团的竞争,我国种子产业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所有种业经营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种业发展的经验,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应采取如下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

    3.1 我国种业的发展策略

    3.1.1 明确我国国情和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当今我国种业应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对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利用生物技术向传统育种技术进行渗透,提高农作物的育种效率,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育种技术转变;二是种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种子生产单位基本上是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这就导致了商品种子质量不过关,合格率低,严重的危害到农业生产。今后的制种过程必须采取集约方式,变散户繁殖为集中大面积繁殖,加强对播种、去杂、收获等种子生产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三是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产销一体化发展。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种子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使科研、生产、销售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1.2 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目前,我国国有种子企业经营不力、活力不强,与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关。因此,我国种子企业想要发展,必需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样才能促进种子产业更合理、更健全地发展。

    3.1.3 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和潜力所在,种子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走育种、繁、推销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增强技术储备,利用各种手段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另一方面,重视引进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把人才做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导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

    3.2 我国种业的应对措施

    3.2.1 贯彻实施《种子法》,推进种子工程建设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执法管理为手段,大力推进依法生产、经营和管理,初步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快种子企业改革和机制转换,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行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3.2.2 加大对种子行业的投资力度主要包括增加对种子基础科研、高新技术研究和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我国育种基地研究比较薄弱,品种资源搜集和利用不足,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周期长,投入大,企业无力承担,这项工作就应当由政府来承担。同时,我们还应当利用绿箱政策,增加对种子生产基地设施、仓储等基础性设施的投入,增强我国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3.2.3 依法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在种子质量监督和管理上,重点抓好种子生产源头关,对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加大管理力度,力争做到每一个种子生产的批次进行多次抽检,严格把好种子质量关。严禁生产和经营假劣种子,对生产、经营、调运及出口的商品种子,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在标签上明确标注,低于国标或行标的劣质种子严禁生产和经营。同时把植物危险性病虫害,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检疫列入种子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3.2.4 树立品牌意识,完善营销策略一个种子企业,想要有竞争力,必须制定完善的营销策略,树立自己的品牌,并赢得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种子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光短浅,不考虑长远发展,一20一没有一套完善的营销体系,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将无法对抗跨国种子集团的竞争。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树立品牌、完善营销策略主要可以从二个方面抓起:一是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加强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二是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等,以此来占领市场,赢得客户。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4741.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文章录入:朗晴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