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2.5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

    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取得了双赢的佳绩。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的提高。为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类似于今天的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我们积极支持这类活动在中国开展。

    2.6 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商性能机具少。

    2.6.2 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低,过于分散,制约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目前在作业环节上机耕、机播、机收水平较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份额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在区域发展上,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偏避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低于北部川台区和交通沿线一带。[2]

    2.6.3 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差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

    刚刚起步,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3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资源状况等,以下将深入剖析这几个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3]

    3.1 劳动力因素

    3.1.1 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经济,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分散性,使得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由于土地面积以至于可耕地面积的有限眭,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就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当农民的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时,必然会造成农民少种地或不种地,甚至会造成耕地的弃耕,进而影响粮食生产,危及粮食安全,从而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4]

    3.1.2 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阻碍农机化的实施。农业机械化的目的是用机械动力代替人畜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以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前提是城镇及乡镇企业能够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或者说是为了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1.3 农民人均收入过低,影响农民对土地的投入,阻碍农机化的发展

    农民收入包括农业产业收入和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以及国家对农户的政策性支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工农剪刀差现象严重。再加上现阶段农产品基本上已呈供大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伴随着农业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民进城打工越来越难,所有这一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户根本无法购置农业生产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但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分散性、季节性和地域性决定了它所需要的农机品种多、数量大,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若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生产就会出现萎缩,大量农民就滞留在小块农田上,不能顺利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由此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5024.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5A农业人才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