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种植 >> 正文

农业昆虫学课程改革,促进植保人才培养

2012-5-23 种植人才网

面对高等教育体制的变化,本科人才培养由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专业设置由细化转向加强基础,缩短学时,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如何合理地利用好传统专业优势资源,打破旧的、固有的、传统的窄口径专业设置结构,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的专业,是目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的重点。农业昆虫学课程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多个课程。但是,随着生源及就业范围的变化,课时的变化,培养人才数量增多,各种新的实际生产问题多样化,教授与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对农学专业昆虫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为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也为专业植保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保障。农业昆虫学是种植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是讲授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 掌握它的薄弱环节, 有计划地运用综合措施, 防止病虫发生危害, 保证作物丰产丰收。因此,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农业生产活动中关于防治作物病虫害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 长期以来, 教学中一直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理论脱离实践, 即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二是教学脱离生产, 即重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轻实践性与应用性。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就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也不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此, 我们借鉴CBE 和双元制教学思想, 对植物保护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1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课程间融合性
    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主要内容包含昆虫基本知识,常见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即总论和各论两大块内容。近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导向和生产实践需求,需要设计和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同时,农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农业昆虫学》前已经完成基础课程诸如化学、物理、植物生理生化等课程的学习,也包括作物学、耕作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等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于《农业昆虫学》课程中以及生产实践,提升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注重农业昆虫学基础部分的教学。由于农学专业不像植物保护专业要学习昆虫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诸如《普通昆虫学》、《昆虫生态学》、《植物化学保护》等,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因此,总论部分是该专业农业昆虫学课程,也是各论部分的基础和关键,各论部分主要是昆虫特性在某类昆虫上的特化,要解决生产中害虫防治的实际问题,更多依靠运用总论部分的知识。学生能否熟练掌握总论部分对其学习各论部分有很大影响,也直接影响各论部分的教授与学习,关系着其能否具备解决生产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诸如,昆虫体壁不同构造对环境的适应,对农药人才在其上附着能力和渗透过程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类型的口器与危害症状、农药种类及使用关系密切,棉蚜具有刺吸式口器,应多施用内吸性杀虫剂,而菜青虫则要用喂毒剂。因此,在教学内容本身调整中,我们设计总论部分教学要有足够的学时,约占课时到三分之一以上;重点突出,注重实用性。通过讲授、图片、动画、影视、事物观察重点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提高学生对各种昆虫识别能力;通过讲授昆虫生存环境、生态学、行为习性,分析昆虫、植物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机制。在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内容掌握准确、及时。每节课进行课前提问、课末总结,并在后面的内容始终与前面相互贯穿。例如讲到昆虫蛹的类型时,列举种蝇类的围蛹,同时回顾蝇类的口器类型、触角类型、翅的类型,加强学生基础。其次,农业昆虫各论部分的讲授,着重教授学生归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昆虫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农业害虫在学习、应用和研究的技能,减少死记硬背,解决各论授课内容杂、多、细、难以记忆、掌握的问题。以往通过对不同农作物的常见害虫进行讲述,造成同类型害虫反复讲授,内容繁琐,有浪费学时之嫌。同时,学生学习主线不清,积极性降低。其实,同类昆虫在危害习性、取食习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诸如小麦蚜虫和棉花蚜虫。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采取归类的方法,将发生特点、为害方式和防治方法相似的害虫进行归类教学,把农业害虫归到地下害虫类、蚜虫类、食叶类、刺吸汁液类、钻蛀性(蛀干、蛀果)害虫、螨类等大类。在此类害虫中,依据生产实践需求,主要讲解其中一到几种害虫,详细讲述分类地位、分布与危害、寄主、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然后,一方面强调该类害虫危害的范围、寄主种类,拓宽学习范围;一方面由传统的讲授害虫发生规律转向害虫习性。这样就形成以一种害虫为基础,辐射性学习该类害虫,将那些难于记忆的各种同类害虫的分布与危害、寄主、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通过比较学习方法给予解决,不仅减少课时量,而且提高教学效果。其三,注重学科交叉,倡导课程间知识融合。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不同学科丰富的知识,然而其能否系统化就会影响人才综合素质。为此,在课程学习中倡导和加强课程间的融合教学,提升本科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农业昆虫学课程主要研究栽培作物、害虫、环境之间关系。而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农业昆虫学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作物学、栽培学、气象学、土壤学、耕作学等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这为农业昆虫学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如何将这些学科与昆虫学科有机结合并且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有待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对知识的融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的课程进行温习,结合本课程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系统知识结构。例如,如何利用植物本身的生理生化机制、外部形态结构来抵御害虫危害,同时害虫的危害又如何引起植物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反应;如何结合农事操作、作物栽培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来减少害虫的发生危害;如何协调害虫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保护有益生物,用来防治农业害虫,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创造和谐的农业生态环境。因此,在地下害虫防治课程上,我们要求学生应用耕作学中学到的耕作制度,改变土壤结构、地温地墒、轮作倒茬防治害虫。传统的大水漫灌转变到现在的节水滴灌生产方式,作物产量在大幅度提高,地下害虫的生长发育、分布危害将会发生怎样变化,又是怎样防除地下害虫的危害。在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中经常会使用药剂灌根的方法,但是除了其对害虫起作用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的杀伤与土壤板结、肥力的关系。上述的这些问题解决需要化学、植物生理生化、耕作学、土壤学以及节水农业知识的整合,才能达到害虫防治的经济、有效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803.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