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果蔬 >> 正文

庆阳市杏子果业健康发展

2012-4-29 果蔬人才网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 习称“陇东”。东依子午岭天然次生林区, 北靠毛乌素沙漠, 西接六盘山, 南临八百里秦川。全市地处中纬度地区, 深居内陆, 大陆性气候明显。年降雨量480~660mm, 年均气温7~10 ℃, 无霜期140~180d。昼夜温差大, 日照时数长, 土层深厚, 雨热同季, 具有发展杏树的良好条件。
1 杏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1.1 杏树栽培现状
    庆阳市是杏树(杏树人才)的原产地之一, 栽培历史悠久, 长期的栽培繁育, 使群众掌握了杏树育苗和栽培管理的丰富知识, 培育出了以宁县曹杏为代表的乡土优良品种, 成为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 如镇原县平泉塬的杏树围庄、宁县早胜塬的规范化杏园以及华池、环县的荒山杏林及苦杏仁生产等。大规模的栽植始于上世纪50~70 年代, 杏树当时作为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用于荒山造林。现今市内保存的大面积成片杏树山、杏树沟多栽植于那个时期, 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并为杏子的深加工留下了丰富的资源。进入上世纪80 年代,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 杏资源开发开始由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在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引导下,大规模的山杏改良和规范化杏树丰产林园栽培发展很快,杏树面积、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一是对庄前屋后杏树和立地条件较好的成片杏树林高接换优, 改良成优良品种。二是加强抚育管理, 对人居环境较近的杏树, 采取施肥、喷药、松土、修剪等管理措施, 提高产量和品质。三是引进新优品种,选择良好的立地条件, 进行规范化建园栽培, 逐步改变以山毛杏为主的生产状态。到2006 年底, 全市有杏树面积70.87万亩, 其中山杏33.28 万亩, 规范化管理杏树面积37.59 万亩, 完成山毛杏改良2 505 万株。年产鲜杏4.54 万吨, 产值5 000 多万元。栽植品种也由以山杏为主转向山杏和优质杏共同发展, 荒山、荒坡仍以山杏为主, 山地、梯田、塬地以优质杏为主, 品种主要有宁县曹杏、兰州大接杏、梅杏、双仁杏、金太阳、凯特杏等, 并引进了河北大扁杏、丰仁、尤一等仁用杏品种。其中地方优良品种宁县曹杏多次获甘肃省优质农产品奖, 并录入《中国名优农特产品名录》一书。逐步形成了以宁县为主的鲜食、加工兼用杏基地, 以镇原县北部、庆城县西北部及华池县、环县为主的仁用杏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的镇原县有杏树面积28.55 万亩, 年产鲜杏2.20 万吨, 为农民提供收入2 400 多万元, 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
1.2 加工利用情况
    庆阳市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就开始兴起杏产品加工业, 经历了近20 年的市场竞争考验后, 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呈现出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市现有杏产品加工企业65 家, 主要分布在镇原县和宁县, 产品以苦杏仁、甘草杏、包仁杏、曹杏脯、杏肉、杏浆等为主。年加工量1.40 万吨,产值9 140 万元, 实现利税928 万元。加工产品多次获国际、国内和省级大奖, 畅销全国20 多个省、区、市, 远销吉尔吉斯、法国、加拿大、朝鲜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加工企业之间联合、改造、重组, 抓技改、上质量, 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政府积极招商引资, 召开新闻发布会, 监督企业产品质量, 帮助构建营销网络, 使杏产品加工业实现了产销两旺。杏资源丰富、杏加工业起步较早的镇原县目前有正常生产的杏产品加工企业26 户, 从业人员1 240人, 2006 年杏制品总产量1.01 万吨, 加工产值6 767 万元,总收入5 760 万元, 实现利润400.60 万元, 上缴税金235 万元。26 户杏制品企业均有自己的营销网点, 遍布东北、华北、西北等20 多个省、市、区。目前, 生产销售的杏产品有奶油杏肉、甘草杏、杏脯三大类25 个品种, 先后荣获国际国内26项大奖。有新千年、新一代、西街蜜饯厂、县果品厂、上肖工业品公司、屯字果品公司6 户企业的商标获国家商标局注册,“新一代”商标获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
1.3 科技推广成就
    科学技术是推动杏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多年来, 庆阳人民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生产上, 先后与甘肃省农科院、科学院、林科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陇东毛杏改造综合技术推广”、“杏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仁用杏基地建设”等项目, 分别获得了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制定了《杏树丰产林地方标准》, 在全省颁布实施。建立了杏树品种园45亩, 引进试验优良品种21 个, 筛选确定了市内主栽品种12个, 建立优质示范园1 500 亩。总结形成了庆阳杏树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培训农民技术人员3.40 万人( 次) , 有1 277 名获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 为杏树栽培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工上, 企业先后与全国10 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 帮助培养人才, 联合开发产品。科技注入杏经济, 加快了杏产业化发展步伐。
2 存在问题研究
2.1 山杏资源利用率低
    尽管目前全市有70 多万亩杏树面积, 但地域分布上,荒山、荒沟几乎占了一半, 这一部分绝大多数为山毛杏, 立地条件差,“小老树”多, 处于放任生长状态, 效益甚微。
2.2 优质杏比率不高
    全市杏树以普通杏为主, 规范化建设的优质杏园面积小, 规模不足, 难以适应加工业的需要。仁用杏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形成一定气候, 优质杏仁生产量很有限。
2.3 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
    传统观念仍影响着杏树生产。山地建园上, 把杏树栽植混同于工程造林, 栽植粗放, 保存成园的不多。现有杏树管理仅停留在对原地规范杏园及庄前屋后杏树的简单管理上, 投入不足, 措施不到位, 杏花及幼果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 产量低, 果实小, 效益不高。
2.4 加工业开发仍在低水平徘徊
    目前全市杏产品加工企业以杏肉系列产品加工为主,产品单一, 企业分散, 规模小, 市场竞争力有限。杏仁深开发利用不够, 停留在销售初级产品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463.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