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农业人才网 >> 行业资讯 >> 农业 >> 正文

浅谈水土保持人才培养的方法

2012-4-22 农业人才网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在不断的教改过程中,很多教师早就摒弃了填鸭式教学法,而接受了新的教学法。但是,针对非水保专业的学生来说,好多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基础课程没有学,同时还要使学生了解水土保持的基础知识,去关注生态环境,去保持水土,因此在水土保持教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向国外的一些学校学习。据对欧美大学教学考察研究,课堂教学不是惟一的教学手段,美国大学一门课程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多媒体,传统教学,巧妙结合多媒体的使用, 图、文、声、情(影像) 并茂,通过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增强空间印象与理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完全“放电影”式的多媒体教学,如果没有传统的教学手段的配合,往往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融为一体,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于非水保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在教学中通过采用实体图片+多方位工程剖面挂图,效果甚好。在讲授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黄土高原区、东北的黑土区及南方石漠化的侵蚀问题时, 对每一个区域的水土保持问题都配套一个20 min左右的典型视频短片,将传统的挂图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传统的立体挂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我国总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多媒体将文字、地图、录像短片甚至于解说词等内容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上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浓厚的乡情,学习起来既直观又生动,既可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则在较短的学时内基本上掌握了不同的侵蚀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防护措施等信息,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典型图片,印象深刻,激发学生兴趣对于非水保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去野外实习比较困难,为了克服“水土保持学”课程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弊端,课堂讲授中配备了相应的图片,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讲授不同土壤侵蚀类型时,因为好多侵蚀类型学生无法在野外看到,所以都配套了相应的侵蚀图片,如学生在看风蚀图片时,其中一张图片,植被基部的土壤都已流失掉,大部分根系也已暴露在外面,但仍然傲然挺立,所以学生们切实感受到风蚀的严重,同时也体会到植被根系强大的固土功能。这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水土保持工作的激情。
(三)典型案例,课堂讨论,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围绕一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以求得提高能力,觉悟的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离不开老师严密的教学组织工作。如组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的讨论,安排在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形式及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之后进行,并提前告知学生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对黄土高原自然情况及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课堂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资料,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并提出自己的治理观点。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收集资料,学习被动变主动由于课时的限制,课堂的讲授和讨论非常有限,所以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如水土保持的新技术,新方法,全国各地的水土流失的形式及原因,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不但扩充了水土保持知识面,同时也逐渐熟悉资料的收集方式及期刊论文的写作格式,为今后毕业论文完成奠定基础,改变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科技写作差的现状。四、结语“水土保持学”是一门融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对于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相关专业来说,要使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掌握了解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势在必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理念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但教学内容是基础,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知识圆润,教学方法是手段,精心的教学设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水土保持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的设计与雕琢。


 


本文地址:http://www.5ajob.com/industry/HTML/7341.html,如要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农业人才网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耕农 
【字体: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 版权所有 2003-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服务价格 | 付款方式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人才网及旗下网站为您提供畜牧人才种植人才农资人才食品人才等求职招聘服务